注册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焦点网谈>列表

谁导演了毕业生的“杯具”

      近日,河北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应届毕业生被辅导员告知,学校为了给同学们留个纪念,特地发了一个水杯,每个水杯100元,费用从毕业退费中扣除。据了解,同样水杯市场价最高为30元。(6月29日《燕赵都市报》)

  其实,“纪念”是可以存在于两种情绪状态下的心理活动,一种是感恩,一种是怨恨。对于许多被强制发纪念水杯的毕业生来说,以后他们内心中对于母校的“纪念”,也许就因为这个高价水杯的存在,而不再是纯粹感恩式的。于此意义讲,这个100元的纪念水杯,可能是毕业生暂时的“杯具”,但却会成为影响学校形象的永远“杯具”。

  即便如系领导所说,发水杯由学生干部发起,但也不能因此就将自己的责任撇干净。事实上,如果没获得校方领导的授权,学生干部怎能有如此大的权力去截留学生的毕业退费,甚至还有辅导员亲自告知并组织发放?

  只值30元的杯子,借着一个堂皇的名义,硬是强卖了100元。如此赤裸裸敲竹杠的行为,竟是发生在教书育人的学校。可以想象,如此钻到钱眼里,为一点儿蝇头小利,就可以随随便便出卖操守的教育者,又如何能给自己的学生提供有良知、有担当的教育?

  而对于被敲竹杠的毕业生来说,这场“杯具”事件更像一堂很坏的现场课,校方把利欲熏心、嫁祸于人的伎俩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演,向自己的学生展示了一种丛林社会的恶劣场景。言传不如身教,难以想象,当这些毕业生最终真切地感受到,连自己的母校都能如此无情无义,那么在以后的社会中,他们还能放心地相信谁?让这些大学生早早就适应厚黑之术,难道这会是社会之幸?

  笔者担心的是,此“杯具”事件已经东窗事发,面对多方责难,如果校领导依旧一口咬定此事是由学生干部策划实施,会不会最后为了平息舆论,而让无辜的学生当替罪羊?可以想象,学生既然能被随便地敲竹杠,学生干部最终被当作“临时工”用起来,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心理障碍。(万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