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改善劳动环境,强化人文关怀,为劳动者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为每一个人平等提供改变命运的机会,生活才会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和谐。
缺少“门路”,找工作就没有底气
就业过程中的各种不公平现象,冲击着大学生的就业信心
晚上9点半,王文博才回到宿舍。打开宿舍的灯,把斜挎包往桌上一扔,便一屁股坐在床上,用手解着领带就跟记者攀谈起来。
王文博是北京一所大学研究生三年级的学生,从去年9月份开始,他就一直奔波在求职路上。很多时候早晨七八点钟出发,到了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回宿舍。外资企业、公务员、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网上能够搜索到的信息,他能试的都试了,可到现在还没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
“原来不理解找工作难,到了跟很多人抢一个职位的时候才知道竞争有多激烈。”起初,王文博还指望着找一份可以解决北京户口的工作,但现在标准也降低到能签合同就可以了,期望工资也从最初的每月5000元、4000元,一路降到3000元。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比今年增加了20万人。大学生的数量增加迅速,可工作岗位毕竟有限,能达到或者超过毕业生理想标准的就更寥寥。僧多粥少,就业自然不容易。然而,与人数多带来的竞争压力相比,大学生们更多的担心来自对就业不公平的焦虑——没有“拼爹”的资本,找工作就没有底气。
“旁边有不少同学靠着父母的关系很早就找好了工作,可我出生于农村家庭,父母在北京没有什么熟人,靠关系行不通。”王文博说。
他讲述了前不久的一次求职经历。由于在笔试和面试中表现都不错,有一家公司初步确定录用王文博为差额实习生,跟另外一个实习生竞争同一职位。跟这名竞争者相比,王文博在学历、经历等各方面都有不小的优势。但一次闲聊的时候,王文博得知竞争者的父亲跟公司老板是朋友,这让他感觉凶多吉少。果不其然,虽然实习期间的表现得到部门同事的认可,但不到一个月,他就被人力部门告知不被录用,原因是公司需要体育特长生,但那位同样没有体育特长的竞争者却顺利留了下来。
找工作,本应凭本事吃饭,能者胜出。可目前就业过程中的各种不公平,在不断冲击着大学生们对就业公平的信任,也影响着他们的信心:
广州某外资银行的实习生招聘过程,提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客户子女。这不禁让人感叹:4年的努力,可能还不如家长在银行的存款。
湖北省某市为其直属事业招聘两名工作人员,20多人应聘可前两名全是领导子弟,经调查,招聘工作中存在资格审查不细致等问题。
湖南某市选拔的5个职位的任职人选中,有4位拟任干部为在职领导家属。而当地官员回应称,出现4人家属为当地官员的情况,纯属巧合……
“学得再好,也不如有个好爹。”王文博感慨地说,“如果以后每走一步都要靠关系,就算侥幸过了找工作这一关,在以后发展的过程中,我又拿什么跟有关系有背景的人拼呢?”
拿什么跟别人拼关系?这已经不是王文博一个人的疑问。除了大学生就业,目前很多领域都存在拼关系的现象。去一些大医院看病,不找熟人很难挂上号;小孩上学,得托关系才能上个好一点的学校。凡事都要“拼关系”、找“门路”,生活尊严、体面感从何谈起?
唯有让制度公开、透明起来,才能营造体面生活环境。在招聘过程中,为了避免“关系户”,就只有最大程度地公开招聘流程,让招聘在阳光下运转;同时,要有有效的约束机制,让一些人不敢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胡来。
食品安全问题多了,消费者就无所适从
出现问题本身并不可怕,人们担心的是监管不到位,消费者没有知情权
“看了那么多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我现在都不知道该吃什么了。”山东省济南市市民马宏卫说。
刚从学校毕业的马宏卫在单位附近租住了一个一居室,虽然有个小厨房,但他不习惯自己做饭,经常在下班后跟同事一起到不远的一条小吃街随便吃点。小吃街上餐厅很多,早、中、晚都有餐食提供,让他的生活多了不少便利。
可最近接连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让马宏卫去吃饭的时候多了些犹豫。不敢随便买包子,担心加多了香精;不敢吃油条,怕是用“地沟油”炸出来的;不敢吃烧烤,怀疑用的肉不新鲜……
不时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暴露出食品生产加工行业的多种隐患:农产品生产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食品加工环节滥用工业添加剂等等。这也说明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还存在诸多漏洞,没有对生产者的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解决这些问题还要监管机关承担起责任,增加经营者的违法成本。”马宏卫说,违法成本太低让很多经营者肆无忌惮。前一段时间,几个朋友在一家餐厅吃饭,有一盘肉菜的味道明显不对,肉肯定是变质了。后来老板也承认肉出了问题,可口气很硬,给出的赔偿也仅仅是免去了这道菜的费用,还说“不怕投诉”。“如果能对食品安全管理严格一些,餐厅就不可能这么有恃无恐。”马宏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