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记者必读>列表

网络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方向

网络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方向
张丽萍


  报纸、电视从媒介自身特点出发,形成了各自的深度报道样式,出现了一些品牌栏目,在受众中产生广泛影响。作为新兴媒介的网络,有无必要发展深度报道?怎样发展深度报道?
  网络媒体也需要深度报道
  网络有必要发展深度报道,原因有三:
  首先,面对网络新闻的庞杂,网民常会感到无所适从,而深度报道可以使网民从信息海洋中解脱出来。网络媒体在版面扩张上具有先天优势,这种版面资源的丰富性,导致了网络媒体的编辑理念偏重信息的丰富、全面。在当前网络传播观念和规则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这种“海量”必然造成编排工作的相对粗糙。一方面,新闻罗列的做法往往造成信息的简单堆积和低质量重复,条目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另一方面,超链接文本的使用在方便信息查寻的同时,却往往使受众在新闻的枝杈和细节方面越走越远以至完全迷失,背离了文章思路的主线,妨碍清晰印象的形成。深度报道可以对网络信息提供方式的负面因素进行矫正,在对大量新闻信息进行提炼和加工的基础上,让事实经过理性的过滤,并对新闻表现形式进行创新,能够使受众在有限的时间里获知有关新闻事件或现象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使受众形成对新闻的全面认识和完整印象。
  其次,深度报道特有的观察视角以及使命感和责任感,符合网络新闻受众群体的需求品位,容易赢得网络新闻受众的青睐。网络新闻受众中,有思想、有个性的年轻人居多,他们关注社会和时代发展,关注社会生活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不但要求知道发生了什么,而且要了解为什么发生,需要有见解、有个性的报道来释疑解惑。如果网络媒体能够提供有独特视角的深度报道,使受众从中认识到事件本身的真实内涵,并且能由点及面地把新闻事件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联系起来,必然能够抓住受众的“眼球”,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再次,让网络新闻“深”起来不仅是受众的需要,更是网络新闻自身成熟起来的需要。目前我国网络媒体的发展势头虽然很猛,但在媒介生态中,其社会影响仍然与传统媒体存在差距。目前网络新闻中动态消息占了绝大多数,相比之下,背景性报道、分析性报道、预测性报道等深度报道的数量十分有限。在新闻题材上,社会新闻、猎奇性新闻比重较大,对重大社会问题关注不够。网络新闻在体裁和题材方面的现状是制约网络新闻影响力、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很多受众在网上看到新闻之后,总要再查找传统媒体的报道和分析,从中获取关于新闻事件的分析、评价及发展趋势预测。这说明网络在媒体竞争中,还没有居于主流地位。网络若要增强竞争力,从传媒的边缘地位向主流地位跃进,必须借鉴传统媒体新闻报道方面的优点,关注重大社会问题,增强报道深度。
  以“整合”创造全新的深度报道模式网络新闻的深度报道该如何发展?笔者认为,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媒介信息来源丰富的特点,同时整合传统媒体的优势以及网络媒介的长项,形成自己的报道模式。
  罗列、堆积不等于深度。很多网站通过“专题”和“链接”的方式,把简单的新闻罗列和资料堆积视为增强报道深度的有效做法。在一些大型网站,一条热点新闻的相关报道通常有几十条甚至上百条。但是,内容“丰富”的后面是庞杂,包罗万象的后面是没有中心和主线。这些新闻大多是在同一层次上无限展开,内容大同小异,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对于一些热点事件,受众既不能从罗列的新闻中获得清晰的认识,也不能从庞大的专题中得到引导。简单的“大而全”没有满足受众的需求,没有清晰地揭示出新闻事实的实质。
  “移植”也不是网络新闻深度报道的合理模式。有的网站的深度报道是报纸深度报道的直接移植,形式与报纸没有区别,如新华网的《焦点网谈》和《新华视点》栏目。与简单的新闻罗列相比,这种方式发挥了报纸深度报道的优势,以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内容深刻见长,实现了媒体应该承担的新闻解读任务,提供了可口、适量而又营养丰富的“新闻大餐”。例如《焦点网谈》栏目的一篇深度报道《“化验”水产市场上的鱼药》,聚焦我国渔业生产存在的严重问题,并对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深刻剖析,层层深入,锋芒直逼体制弊端,凝聚了记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报道的内容无可 挑剔,但在形式上,基本还是报纸深度报道样式的移植,网络媒体自身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种网络新闻的深度报道没有完全实现整合理念,在媒体优势的整合上,还有文章可做。
  网络新闻的深度报道应充分发挥新闻资源优势和多媒体优势,创造出适合网络的全新报道样式。网络新闻的深度报道既要对不同来源的大量信息进行整合,减去共同的东西,提炼出新闻的意义,又要整合报纸、电视以及网络这三种媒体的长项,形成网络新闻深度报道的自身特点。《人民视点》是人民网开辟的一个网上深度报道专栏,在整合理念的运用和体现上,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做法。它既不满足于简单的新闻罗列,也不局限于面面俱到的专题,而是一方面借鉴报纸深度报道的特长,以一篇主打文章对新闻事件、热点话题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另一方面发挥网络媒体的特色,以4到5篇“热点链接”从不同角度对主打文章做有益的补充,并适当使用新闻照片、新闻图表等传播手段使受众进一步获得有关新闻的完整印象。这样的编辑安排使网民对新闻事件有全面、立体的认识,对热点话题有深入的了解,比单条新闻有厚度,比新闻专题更精练,起到很好的传播信息、舆论引导作用。在主打文章的写作上,《人民视点》往往借鉴电视媒体的对话访谈形式,以提供现场情景、现场镜头等做法,调动受众参与,避免形式单调;同时,为了打破篇幅相对过长带来的沉闷,文章进行了刻意的“分解”处理,并以字体颜色的变化对新闻的重点内容突出编排。例如关于平价药店问题的报道,以《如何让平价药店走好?》为主打文章,既报道了南昌“华安”、福州“惠好”平价药店开业,在受到广大老百姓欢迎的同时,却遭到了市场同行冷遇的新闻事实,又指出了“杜绝‘惠好’、‘华安’事件发生的最佳途径,是大幅度增加医院以外的药品经营者的数量,实现药品零售业的充分竞争。”报道以镜头化的现场描述报道了平价药店的火爆,以记者与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树杰的对话指出了问题的实质,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读性。网页左侧链接了4幅新闻照片,并有5篇相关新闻被“热点链接”,实现了调动一切信息资源和传播手段进行立体报道的目标。当然,《人民视点》并非尽善尽美,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对视频和音频的利用尚嫌不够,网络媒体自身的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
  打造品牌栏目,占领网络传播主阵地我国深度报道最早兴盛于报纸媒体,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一批影响深远的作品。但是到了90年代,电视深度报道后来居上,以《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为代表,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比较而言,报纸的深度报道除《中国青年报》的《冰点》之外,鲜有广为人知的品牌栏目,深度报道散落于各个版面,好的作品容易被湮没,受众缺少长期阅读的热情和耐心。网络新闻应避免报纸深度报道发展中出现的弊端,借鉴电视深度报道的品牌意识,在深度开发新闻信息资源的同时,以报道结构的设计创新实现新闻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打造出网络新闻深度报道的品牌栏目。
  打造网络深度报道品牌栏目,可以使受众形成对网站的依赖感和忠诚度。品牌栏目的最大特征在于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即以独家的角度、独家的讲述风格和独家的深度思考在媒体竞争中形成特殊优势和个性,区别于其它媒体,使自己的栏目是“这一个”,而不是“这一群”或“那一批”中的一个。这种独家性和不可替代性可以使受众产生对栏目及网站的依赖感,赢得“注意力”资源。人民网的《人民视点》栏目吸引了一批稳定的受众,原因在于其以权威丰富的信息、高屋建瓴的视点以及直接把握社会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能力显示了不可替代性。
  打造网络深度报道品牌栏目,可以进一步提高媒体网站的社会影响,占领网络传播主阵地。人民网、新华网作为媒体网站,以新闻为其本行和强项,具有原创信息多、新闻资源齐全、采编人才荟萃等有利条件,理应在新闻传播领域占领主阵地,成为舆论先导。由于一些商业网站也把新闻作为重要业务,起步较早且积累了很多经验,媒体网站若要在竞争中领先,必须依靠品牌栏目。另一方面,从责任和使命的角度来说,针对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迷惘和困惑,媒体网站应该与传统媒介联动,发挥其理论性特长,对社会问题和社会思潮进行判别和引导,以透彻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担当起辨明是非、正本清源的职责,为社会的良性发展助一臂之力。而紧紧抓住时代脉搏,把新闻做深、做透,形成稳定的品牌栏目,无疑是实现媒体网站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
  媒体网站实施深度报道的品牌战略,应强化品牌的可识别性,并在网页上对其进行突出处理。首先,应将栏目置于醒目位置,使其拥有相对独立的“领地”。新华网的《焦点网谈》基本做到了这一点,人民网的《人民视点》则还有改进的余地,建议或将其从《人民观察》、《人民策划》等众多栏目集合中独立出来,或以字体颜色加以区别。其次,可以设计栏目标识,对栏目进行CI(形象识别 )导入,强化包装,使深度报道的品牌栏目真正成为媒体网站的亮点。
  深度报道的自身特点及网络媒介的发展需要,使深度报道必然成为网络媒体的重要“武器”。以“整合”手段创造网络新闻深度报道的全新模式,打造品牌栏目占领网络传播的主阵地,是网络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

推荐阅读
图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