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科技创新>列表

谁来经营中国科普?



    中国(芜湖)科普产业园的开园,或将成为中国科普的新纪元。中国科协信息中心主任张小林在开园时表示:“我们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来从事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我们不要基于娱乐一点、基于亲民一点,把这个东西变了味,这恐怕不是我们的初衷。我们要坚守这样一个阵地,我们在表现形式上可以是丰富多彩。”

科普解读臭豆腐

——我国首家腐乳科普馆开馆记

本报记者 甘勃

    王致和腐乳闻名华夏,其名声主要来源于一个臭字。

    腐乳是如何制作的?腐乳表面粘粘的物质是什么?臭豆腐和臭豆腐干有什么区别? 2010年12月,由北京市科委支持、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国首家腐乳科普馆——北京市腐乳科普展馆(简称科普馆),在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院内落成开馆。在科普馆内,要想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难。

    科普馆总面积600平方米,由历史文化长廊、传统工艺加工区、现代工艺加工区和腐乳加工质量控制区等8大部分组成。通过实物模型、视频查询、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科普馆全面系统地展现了腐乳,这一中国传统食品的奥妙。

东方奶酪陈久愈佳

    什么是腐乳?它是一种发酵性大豆食品,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过毛霉、米曲霉、酵母等多种微生物协同作用制成,也被称作“东方奶酪”。

    科普馆中,毛霉、米曲霉、红曲霉这3种关键的微生物被授予 “工程师”称号。其中,毛霉是腐乳发酵的主要菌种,腐乳外那层粘粘的物质就是毛霉菌丝。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它分泌的蛋白酶分解后,不但更易吸收,还产生了低聚肽、维生素等有益物质,此外,毛霉还是腐乳坯的坚实外衣,它能够保护腐乳块型完整。

    “腐干而再造者为腐乳,陈久愈佳,最宜病人。”清代《饮食谱》中曾这样记载。根据工艺不同,腐乳分为红腐乳、青腐乳、酱腐乳及各种花色腐乳。其中,红腐乳,因其颜色红亮而得名。这红色源自红曲米,红曲米由红曲霉发酵而成,是一种纯天然的红色着色剂。青腐乳就是俗称的臭豆腐,外观呈豆青色,具有特殊的硫酯香气,臭中含香、咸鲜爽口、营养开胃。以前曾是清朝皇宫供品,慈禧为其赐名“青方”。

传统工艺结合现代手段更安全

    腐乳制作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大豆筛选、清洗、浸泡、磨浆、摇包滤浆、煮浆、点卤、压榨、制坯、揭榨、切块、接菌、前期发酵、腌制、后期发酵等,从原料投入到成品需经几十道工序,如用传统工艺需要发酵4~6个月。大缸、笊篱、石磨、柴锅、石块、木板、笼屉、坛子就是以前制作腐乳的主要工器具。

    “许多人对馆内传统工艺模型沙盘很感兴趣。”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丽英对大众科技报记者说。在沙盘内,科普馆通过一组惠山泥塑再现了300多年前人们加工腐乳的场景,整个制作过程一目了然。

    沙盘的旁边就是现代工艺加工区,“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最主要的不同就是机械化程度更高了,应用很纯的菌种而不再是天然接菌,更安全更卫生。装瓶灌汤、菌种等很多都是王致和的专利。”王丽英说。目前,红方、白方、青方,3种传统腐乳由于特殊的酿造工艺,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也能长时间常温保存。

    “消费者愿意听,我们愿意说”

    记者了解了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后,来到趣味互动区。在这里,参观者可按照工艺顺序进行拼图比赛,拼得又快又准还能答对问题的人能领到一份小纪念品。拼图的旁边是一棵“智慧树”,树上的心愿瓶内放着的是一些小问题。参观者可根据自己的星座,选择对应的心愿瓶,答对了就有奖。

    王丽英表示,下一步,王致和公司不但将进一步完善科普馆内的各个环节,还将增设体验区。在体验区内,公众可以亲自动手,自己尝试加工腐乳的部分环节。

    “老字号企业有这方面的优势。”当被问到企业做科普有何感受时,王丽英表示,企业做科普的意义很大。首先,企业有很多科普资源,例如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是资源丰富。其次,企业需要借助科普平台,让公众认识这种我国独有的民族特色产品,传播传统饮食文化。“消费者愿意听,我们愿意说。”

    “最后是社会需要有这样一个平台。经常会有学校组织学生来我们这里参观学习,大家都希望有一个能看到、能接触到,又能玩、又能学的场地。”王丽英说。
                                                (相关图片见A08版)

 

靠市长,更靠市场

——中国科普路径思考

本报评论员

 

 

    靠市长更靠市场,这是中国科普的必经路径。

    改革开放30年来,各行各业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科普则在寻寻觅觅中长期迷茫。中科院等机构完成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在中国,两人中有1人迷信求签;4人中有1人迷信星座;5人中有1人迷信周公解梦。然而,50个中国人中,只有一个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比发达国家落后了二三十年。

    中国科普到了最让人揪心的时候。

    国民经济增长,高楼大厦林立,电脑手机数量翻番,电视频道猛增,在经济飞速发展和传播渠道急剧膨胀的同时,中国科普路在何方?

    依靠“市长”推动无疑是中国科普的路径之一。

       科学有的时候是苍白的,但人可以有难以估量的力量,这需要理性的光芒。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而言,正置身于被驯化的莽林中,光线正在透入,很多地方依然被高大的林木遮蔽,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完全脱离计划经济的子宫。此时此刻,科普人才队伍匮乏、科普考评机制不合理等问题,需要“政府之手”的强力推动。

       在过去的岁月中,科普场馆建设得到了广泛重视。2008年全国共有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科普场馆1098个。科普经费投入显著增加。2008年全社会科普经费投入64.84亿元。这些都是“市长”在发挥作用。而科普发展的诸多瓶颈,诸如人均科普专项经费仅为1.84元的现状,则需“市长”更多更久地发力。

    不容忽视的是,市长的“无形之手”和市场的“有形之手”,是一个模糊数学的概念。兴衰成败,往往在于度的把握。

    国务委员刘延东曾指出:要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加大公益性科普事业投入,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要加强对经营性科普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营造多元化兴办科普的繁荣局面。